莫迪来中国之前,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大使罕见发声力挺印度,莫迪敢不敢对美国强硬?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5-08-29 2 0

据报道,这回美印贸易战的火药味刚起,中国大使徐飞洪就在新德里的“上合组织2025年峰会:重塑中印关系”论坛上,罕见地为印度仗义执言,公开批评美国对印度的关税威胁。问题也随之抛给莫迪:你敢不敢在美国压力下真正硬气一次?

徐飞洪点名批评特朗普政府,将美国称为“霸凌者”,称其“扰乱了多边贸易体系”,直言“美国把关税当成筹码,向各国索要高昂代价”,对美方做法“坚决反对”。他还强调,中印应该带头推动多极化世界,反对霸权、强权和保护主义。这种立场在中美博弈、印美关系急剧变动的当口,分量极重。

莫迪来中国之前,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大使罕见发声力挺印度,莫迪敢不敢对美国强硬?

这一次,中国的立场和行动很清楚。中印关系回暖,从高层互动、签证方便到贸易额增长,数据都能佐证。2025年刚过半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已飙升。王毅外长刚刚结束访印,和莫迪、苏杰生、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都见了面,边界、稀土、化肥等长期敏感议题都取得突破。中方还欢迎印度大宗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呼吁加强“战略互信”,并明确希望印度为中企提供公平营商环境。印中合作模式正从“边界争议”向“共同抗衡外部胁迫”过渡,亚洲两大经济体的互动正逐渐“去意识形态化”,变得更加务实。

中方的支持,让印度在美印博弈中多了几分底气。美印关系最近急转直下,美国先是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紧接着又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再加25%,让印度成为美国征收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美国的算盘很清楚,就是想用经济手段逼印度在能源合作和地缘战略上选边站。可印度对俄原油的依赖不是一朝一夕能断,俄军备、俄能源、俄技术是印度国防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美国的这种“逼宫”做法,直接把印度推上了舆论风口。

莫迪来中国之前,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大使罕见发声力挺印度,莫迪敢不敢对美国强硬?

展开全文

印度国内反对党趁机攻击莫迪政府“对美国太软弱”,呼吁强硬反制。莫迪这边压力山大,一边是俄罗斯的“战略缓冲”,一边又离不开美国的高端技术和投资,特别是印度还想借助美日澳力量抗衡中国,左右为难。美国表面上拉着印度搞“印太战略”,真实态度却是既想印度当“制衡中国的棋子”,又不愿意给予平等尊重。美国一边遏制印巴冲突,一边又高规格接待巴基斯坦军方高层,还默许巴基斯坦和中国互动。印度战略界早就看明白,这种“盟友”不过是利用主义。

中国大使力挺印度,等于在关键节点上递了一把“谈判筹码”。中国的表态,既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坚决反击,也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中印在WTO等多边平台上联手反对关税霸凌,带动了更多发展中国家“抱团反霸”,让美式规则不再绝对。中国大使还提到中印要共同推动“多极化世界”,这和印度一直强调的“战略自主”形成呼应。现在的印度,既能得到中国的实质支持,又有机会和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力量一起发声,国际议价能力明显提升。

莫迪到底敢不敢硬气?其实,印度的战略弹性比外界想象的要大。印度能源进口多元化动作不断,中东、西非原油占比在提升,降低对俄依赖的空间确实存在。制造业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资,苹果、三星等科技企业都在扩大在印产能,印度正试图摆脱“只做外包”的标签。印度有不结盟传统,能在中美俄之间灵活寻求平衡,不必彻底倒向哪一方。这些现实条件,让莫迪有了和美国讨价还价的信心。

莫迪来中国之前,当着全世界的面,中国大使罕见发声力挺印度,莫迪敢不敢对美国强硬?

但硬气的成本绝对不低。一旦对美强硬,美国可能拉着巴基斯坦、日本一起加大对印遏制,印度在南亚的主导权就会被蚕食;如果俄罗斯因能源和军售调整政策,印军40%装备都得换供应链,国防体系会受重创。同时,反对党会抓住“亲美失利”攻击莫迪,民族主义和务实外交的平衡点很难把握。外资要是被吓跑,印度经济也会遭受重击。现实的复杂性,让莫迪不能简单高举民族主义大旗。

国际舆论的风向也在变化。印度国内社交媒体上“抵制美货”的声音越来越大,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发酵。欧盟、东盟等多边力量也在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为印度“抱团反霸”提供了舆论和政策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