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女护士”与361度解约,女运动员不懂感恩就是错?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5-09-05 3 0

文|张彦宗

今年8月31日,福建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获得今年哈尔滨马拉松国内女子组冠军后,受访中哽噎着希望以后领导能支持她周末调休参加马拉松,不要与同事费力协商。她这番被认为低情商的发言,引发了对她个人的广泛批评。

因为舆情的迅猛推进,张水华面临很大的压力。她对医院调休的不满,可能会动摇她在同事关系中的风评。之前合作的国内运动品牌361°,于9月3日和她解约,理由是“基于双方发展路径的调整”。品牌最怕卷入公关争议,与张水华火速切割,恐怕是它撇清关系、防止被负面影响波及的直接手段。

迄今为止,坚定支持张水华的是她丈夫王岢,替她打圆场,说她当时那样说,是因为刚比赛完头脑不清楚、表达不完整所致。她签约的MCN,也在设法替她解围,希望网友停止网暴。但在网友的道德义愤面前,这种喊话显然起不了什么作用。

“最快女护士”与361度解约,女运动员不懂感恩就是错?

在这起风波中,张水华唯一谈得上是收获的,是那个如今带着复杂意味的“最快女护士”标签,其他的都是失去。自然,张水华有现在这个恶劣处境,与她个人表达的硬伤有关,可她陷入舆论风暴,倒也不全是因为缺乏媒介素养。

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水华要是懂一点媒介素养,就不致于犯下口无遮拦的错,赢了比赛输了人情。这种观点的意思是,张水华不知道怎么应对公众,不懂得如何恰当发言,也就是不知道媒体想要什么、不懂网友在想什么,过于“我口说我心”。这种见解有一定道理,却不能完全解释她现有的处境。

张水华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跑圈达人,其成绩证明她是业余运动员中的佼佼者。但让她陷入眼下窘境的,最主要还是网络氛围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网友对运动员在内的名人有着严苛的道德审查习惯。素人一旦走入公众视野,成为名人,其言论、表现、道德就容易被人拿放大镜挑刺。

像谷爱凌这种顶尖运动员,受过非常好的教育,自然是懂得媒介素养的,但她照样会被一些网友批评。比如当她在社交媒体上祝贺外国运动员时,被某些国内网友立即指出,她没有对中国运动员采取同等态度,对中国运动员提及较少,是“两面人”。

还有国内100米栏知名运动员吴燕妮,比赛时化妆、穿连体赛服,都会被一些网友挑剔说是“爱出风头”“臀部露出较多面积”。2023年吴燕妮在杭州亚运会比赛中,被判定为抢跑,她随即申诉,最终被取消成绩,也受到网暴,说她“抢跑还狡辩”。事后她在微博致歉,称“因为抢跑最终被取消了成绩,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

谷爱凌和吴燕妮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过错,都会被“鸡蛋里挑骨头”,张水华不懂感恩、试图道德绑架领导的发言,爱挑刺的网友就更不能放过了。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一名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不仅成绩要好,要优秀拔尖,取得良好成绩,还要能像王熙凤那样八面玲珑,讨喜才好。

通过分析网友道德审查的核心要求可知,他们最想看到的是运动员场上不服输、场下要低眉,说白了就是要知道感恩——感恩的对象包括国家、队友到同事领导、观众等等。

而在过去,张水华夺冠后的私人表达,尽管让一些人不适,但也会被认为是难得的个性和真情流露,可现今动辄得咎。在网友高涨的道德审查热情面前,从顶尖运动员到业余运动员,乃至其他公众人物,恐怕都得收敛个性,在网友许可的人设中经营本尊的公开形象。

这样的规训习惯,很容易导致对当事人的过度谴责。而且很多网友喜欢一棍子打死,不太容易接受当事人只是一时失言或会认真反思,因而收敛批评的力度。因为他们在意的,更多是置身于道德制高点讨伐别人的快感,而不是真的在乎被她影响的同事、领导的感受。也因为自认为站在道德高地,他们想用一个固定的、单一的讨喜性格去塑造张水华。当众多人滑入打造一个道德完人式的“标准运动员”的群众运动中,同理心就很难有存在的空间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