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5-11-07 4 0

今日,我们迎来立冬节气,冬季自此开始。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中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今年是罕见的“九月早立冬”

今年的立冬格外特别,受乙巳蛇年闰六月的影响,立冬节气落在了农历九月十八,成了少见的“九月立冬”。要知道,往年立冬大多在农历十月,那个被称作“寒月”的冬季起始月,像这样闰月加持、立冬闯进九月中旬的情况,确实难得一见,因此又被称为“早立冬”。更特别的是,此次立冬交节时刻在7日12时04分,恰好在正午时分。出现这种“双重特殊”的情况,难怪老辈人会用“百年难遇”来形容这份历法巧合。

民间对“九月早立冬”早有说法,每一句都藏着生活智慧:

俗语一:“立冬寒衣前,遍地是黄金”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作为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祭祀日,往年立冬大多在寒衣节之后。而今年立冬赶在寒衣节前,在老辈人看来是个好兆头。

这预示着今年冬天不会过于严寒,不用早早“猫冬”躲在家里,户外劳作和生产活动都能正常开展,大家有更多时间忙活赚钱。更关键的是,立冬提前意味着明年春天会来得早,对春耕播种格外有利。2026年春节正赶在立春里,还离雨水节气不远,过完年就能立刻投入农事和工作,一年的忙碌能早早就有盼头。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展开全文

俗语二:“立冬在九月,当了棉衣换头牛”

立冬落在九月,说明冬天来得早、走得也早,春耕自然会提前。明年是马年,民间常说“牛马年好种田”,再加上2026年立春在腊月十七,大年初二就进雨水,阳历3月12日 “出九”时才正月二十四,整个春天都透着“赶早”的劲儿。

这句俗语的核心是说,这样的节气排布会让年景更顺,农活能早早铺开,收成有保障,日子自然越过越富足。不用执着于“棉衣换牛”的字面意思,本质是老辈人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许。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这些说法只是基于民间以往经验总结出来的,大家仅做参考。毕竟气候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大气环流、海洋洋流、地形地貌、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后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江河湖泊处于 “初冻” 状态,标志着寒冷天气的正式开启。

二候:地始冻

随着气温持续下降,土地表层开始冻结,土壤中的水分凝结,地面变得坚硬。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了大蛤。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习俗

祭祖饮宴

人们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吃饺子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以抵抗冬季的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扫疥

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养生

立冬养生三原则

少咸多苦,养肾

冬天要少吃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冬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过咸的食物少吃,多吃新鲜蔬菜。

少寒多温,养胃

冬季气候处于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若是不慎受凉,寒邪便容易侵入肠胃,引起不适。要尤其注意胃部的养护,首先要防寒保暖,尤其是腹部的防护,以免着凉。

同时也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也可以经常揉腹,促进消化,更有益于胃部的健康。

早睡晚起:养神

立冬后,应遵循“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养生之道。冬季养生着眼于一个“藏”字,不轻易扰动阳气,也不过度忧心操劳,躁动心神。良好的起居习惯,便是冬季养生非常重要的一步。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养生三注意

不宜过早动

冬季清晨天气寒冷,户外运动时间可以选择9点之后,避免寒气入侵人体。

注意保暖

早晚天气寒凉,此时要勤加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背部和脚部,给身体一个适应寒冷的时间。

忌剧烈运动

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应忌剧烈运动。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养生三秘诀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进补还要注重区域之分。立冬时节,在北方的人已经看到了飞雪,穿起了厚棉袄,而在南方的人还穿着单层夹衣。所以要北方温补、南方清补、高原润补。

北方温补

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

南方清补

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立冬街头的“姜母鸭”。

高原润补

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诗词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百年难遇“早立冬”来了!有啥讲究?早看早准备!

冬日已来 寒意渐浓

你那里变冷了吗?

你还知道哪些立冬的知识呢?

快快留言分享吧

综合自中国教育报、中国食品安全网、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诗词天地、新华网、人民日报、视觉中国等

评论